您现在的位置: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 >> 教学科研>> 教研活动>> 政治科组>> 正文内容

在学习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参加2018年福建省高中政治专项省级培训感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0日 点击数: 字体:

2018年12月3—8日,很荣幸有机会参加特级教师、福建省中学政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李华老师主持的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高级教师专项培训班(政治秋季1班)。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经历,每一位到场的专家都从各自的角度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进一步拨开“议题式活动型课程”的迷雾,看见她真实而美丽的模样。

从顶层设计上,北师大哲学博士、国培专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李晓东教授解读“议题应该是具有争论性的话题”,也就是应该拥有思辨性、可以更好地促进高阶思维形成的问题。而我们透过课堂活动来争辩这些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应用、迁移知识,并培养关键能力,形成必备品格,最后提升核心素养。

从这层理解上,我一直在思考,具体落实每节课里的议题应该怎么设置?有时候,我还是会有一些困惑,因为这样的好议题似乎可遇不可求。议题如果设置的不好,活动的开展程度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突然有一种想法,应该把我听过的、见过的好议题都搜集整理起来,因为情境虽然会过时,但议题可能会具有相对稳定性。当然,光有好议题依然不够,则还得考虑如何建立学习支架来匹配我们的学生水平,真正促进他们的发展。

从课堂实践上,江苏吴江中学的正高级教师沈雪春老师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示范。他对议题的理解更接地气儿、更为宽泛,既有高阶的思辨型、两难型议题,也有低阶的知识型议题。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我们进入议题式教学的门槛,使我更有信心地去拥抱新课程的未来。他还从课堂架构与课堂评价两个层面,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让我更为清晰地了解“矩阵式目标”“素养化路线”与“鱼骨理论”,不仅知道是什么,还弄懂了背后的涵义。说实话,沈老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脚踏实地的实践积累,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当新课改已经来临时,我们还在学习中,但沈老师早已在路上,他已经让一个高大上的新思想落地生根发芽了。他在这个议题式教学被提出以来已经发表了七八篇的有关论文,还有正准备发行的专著,我们还在探索怎样开始时,他却已经轻车熟路了,不得不佩服他的研究性,他的前瞻性,以及他的实践性,真正做到了思行合一。

 

从写作反思上,《教学月刊》(政治教学)的边永坚主编给了我们详实而细致的指导。他从中学的语文老师到政治老师,再到市教研员,到现在的《教学月刊·中学版》主编,一个已退休正高级特级教师却不服老的劲让人感动,他励志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在超越自己。他讲座中以编辑的视角给我们介绍了教研论文的撰写与投稿,特别受益,特别的细心,手把手的教我们从如何选题到如何规范有技巧的写,大到原则的把握,小到标点符号的标注,从题目到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纤悉无遗。从中明白了,一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有两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反复打磨。好文章一定是需要多读、躬行、勤思、常写。阅读是写好作的前提,贫瘠的土地是种不了好庄稼的,所以一定的让自己大脑肥沃起来。多阅读,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从自我成长看,广东正高级教师林华老师提出,教师要不断努力成长,不要停下脚步。面对活动型课程她不仅鼓励我们不要畏惧新东西,要敢于勇于去尝试,去认识它,去接受它,突破守旧,达到新知。林华老师还特意带来了工作室的几个课例帮助我们梳理了新课标下活动型课程是该怎么上的,对比了新旧的活动课程的区别,以及新课标理念下活动课程与高考的衔接和联系,通过不同的课例的比较,让我们很直观地看到议题式教学带来的变化。“如今的议题式教学,就是要把过去的公开课变成常态课”。是的,过去的公开课里,我们就常常会设计情境,抛出好问题,组织学生们展开讨论。某种意义上,这就是议题式教学的“雏形”。现在,我们要把这样的优质课搬到每节课上来,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遇见林华老师让我们感叹,有思想有研究的女人是有多美丽!

也许,我们还不能一步到位,让每节课都精彩非凡,但是不是可以让每个月有几节课成为议题式教学的研究课呢?这是培训结束之后,我内心的一种酝酿。

其实,每一次好的培训都是无数场头脑风暴,会带给人很多启发与思考。而我们的幸运,是遇到这样的学习契机,但若我们没有反思之后的行动,只是停留在聆听与学习的感动上,就很难实现自我提升。教师的成长永远在路上!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